大地读后感

来源:美文范 时间:2023-06-25 10:02:47 责编:mwfan 人气:

大地读后感(一)

《大地》这个小说看到一半,突然很想写点什么,读点书,总得有点思考,看了这么些,讲一个什么故事?毫无疑问,讲的就是关于土地的故事,或者说是生活在土地上的人和土地的故事。主人公王龙,从一开始是地主家的雇农到最后拥有自己土地的富农,可以说所有的生活轨迹都是围绕土地而展开,无论是一无所有中的信心,还是遭遇大洪水之后的坚持,王龙始终坚信土地就是他的依靠,没有土地,就没有栖息的地方,没有土地,就没有归属,所以王龙没有土地时,辛辛苦苦,赚钱买地,当有了土地之后,勤勤恳恳,耕地,然后继续买地,有了更多的地以后,王龙显然得找人帮忙了,当丰收之后,王龙反而变的有点不知所措了,他觉得他不再是贫农了,他是地主,该过一过地主的生活了,于是去城里,去寻花问柳,去享受,一点也见不得别人叫他种地的王龙,而是喜欢听别人叫王老爷,竟然在最后把一个青楼女子娶回家,而把结发之妻凉在一旁。看到这里,我们会觉得又是一个负心汉,可是我们不能单纯的以负心汉就把王龙的形象给毁灭了,王龙本身是一个非常勤勉的庄稼汉,为了拥有自己的土地,生生不息,最后也算是成功人士了,然而在外人看来,他再怎么成功就是一个种地的,所以他摆脱不了别人给他的标签,更重要的是他摆脱不了自己内心的的标签,摆脱不了自己的心魔,他一生奋斗的目标是拥有土地呢还是想拥有土地所代表的那个地位还是土地所带来的财富?还是说,他都想要,反而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王龙的地还在,王龙却不是那个王龙了。

大地读后感(二)

《大地》是美国女作家赛珍珠于1931年发表的描写中国农村的一部小说。这部小说记述了一个卑微、贫困、有头脑的农民,怎样通过土地积累、劳动、机遇致富,转变成一个富有、有些庸俗的地主的过程和经历。这部小说写的虽然是看似久远的过去,但它所揭示的人性也许就是我们当今社会、这个贫富转化中云云众生的本质。

书中写到:那些穷人,“总是并永远是谈论着金钱。一尺布多少钱?一条手指长的小鱼多少钱?今天能挣多少钱?如果他们有钱了,他们将干些什么……”并总是抱有这样的假设:“如果我拥有像富人那么多的金、银,如果我拥有像富人女人们所穿戴的那么多珠宝,”但他们拥有了财富后,又会怎么样呢?他们将要做的还是“吃那些没有吃过的山珍海味;穿那些没有穿过的绫罗绸缎;去豪赌;去买更多的女人,然后像高墙里的富人一样不再去工作和劳动。”多么像今天我们没有富裕起来而又奢谈着富裕的社会中的大多数。而社会中的少数富裕起来的人呢?即使是原来那个认为偷窃、闲散是恶,勤劳、节俭是善的Farmer Wang 也会想:“放着那些吃自己的大米而无事做的雇工,而还要自己辛勤工作是件多么的愚蠢的事;”看到他的妻子,他会觉得“长相如此平庸,只配做一般人的老婆而不配做一个有钱人的老婆。虽然多年来,她像狗一样忠诚地跟随着他辛苦劳作,当初从没有嫌弃过家贫……”谁能说这是80年前社会中人的状态,而不是80年后的今天社会中人的内心呢?

在我们这个社会里曾经酝酿出过老子的无为之说;孔孟的仁爱之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但这些学说也好,思想也罢,都没能使社会中的人民真正地找到他们的永久的精神归属,能抵御金钱与低俗的诱惑,能使他们拥有道德和精神上的正义和独立。小说里的Farmer Wang成为了富人,变得庸俗了一些,但他并没有变得低俗,更没有为富不仁。每当他挣扎在困惑之中,滑向邪恶的深渊之时,土地这个朴素的生产资料,总能使他从精神上得到解脱,总能使他混乱的思想得到理性的回归。他的精神支柱就是这样一个简单的信条:有土地就有生活,人来自于土地,最终还要回归土地。从精神层面上说,Farmer Wang 比我们当今的大多数人活得更幸福,更健康。

距离这部小说问世,近80年过去了。但作为人,作为中国人,不幸的是,我们仍是Farmer Wang、 Old Lord、 Neighbor Ching、Business Liu等等,就像他们的影子一样生活在当代,在时下。换句话说就是,丑陋的是没有精神的中国人,而这片土地—中国永远是Good Earth。

对于外国人来说,《大地》像打开的一扇窗,透过它,外国人看到了中国和中国人。正如Boston Transcript的书评所说:“通过这部书,即使没有在中国居住过,对中国人一无所知的人也能理解它,并能被它所感染。” 而对于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来说,我想《大地》就像一面镜子,我们从这位伟大的美国作家眼里更清楚、更真实地看到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