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与成功的励志短篇故事

来源:美文范 时间:2024-05-15 12:07:33 责编:mwfan 人气:

目标与成功的励志短篇故事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为行动指出正确的方向,才会在实现成功的道路上少走弯路。小编为大家力荐了目标与成功的励志短篇故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目标与成功的故事篇1

  有一个女孩,小的时候由于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跑步都落在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这时,女孩的妈妈安慰她:“没关系的,你年龄最小,可以跑在最后。不过,孩子你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就是:只追前一名。”

  小女孩点了点头,记住了妈妈的话。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从倒数第一名,到倒数第二、第三、第四……一个学期还没结束,她的跑步成绩已“跑到”中游水平,而且她也慢慢地喜欢上了体育课。接下来,小女孩的妈妈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延伸到她的学习中。妈妈告诉她:“如果每次考试都超过一个同学的话,那你就非常了不起啦!”就这样,女孩的妈妈始终以“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引导和教育女孩。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这个女孩20xx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同年4月被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本科应届毕业生。她就是朱成。20xx年6月,朱成获得哈佛大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她被哈佛大学文理学院聘为全职教师。20xx年9月,她在哈佛大学攻读博士学位。20xx年4月,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院学生会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这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

  “只追前一名”,就是所谓的“够一够,摘桃子”。没有目标便失去了方向,没有期望便失去了动力。但是,目标太高,好高骛远,便高不可攀;期望太大,不着边际,便望而生畏。这样,最后的结果不是力不从心便是半途而废。明确而又可行的目标,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让孩子看得见,摸得着,才能引领孩子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

  希华·莱德是英国知名作家兼战地记者。“二战”结束后,他谋到了一个写广告剧本的差事。出于信任,广告商并没有跟他签订什么合同,也没有明确规定他一共需要写多少个剧本。平心静气的莱德一直不停地写,竟然一口气完成了20xx个广告剧本,这个成绩令世人震惊,甚至连他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而如果当初广告商要与他签订合同的话,别说是20xx个剧本,就是1000个,他也会退避三舍。世界著名撑竿跳高运动员布勃卡有个绰号叫“一厘米王”,因为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他几乎每次都能刷新自己保持的纪录,将成绩提高一厘米。当成功地跃过6。15米、第35次刷新世界纪录时,他不无感慨地说:“如果我当初就把训练目标定在6。15米,没准儿会被这个目标吓倒。”

  把目标降低到“一厘米”,把期望缩小到“一个剧本”,分时限、分阶段去实现人生的抱负。如此让孩子放下包袱,轻装上阵,集中精力做好今天,做好当前,才能“稳扎稳打”,满怀信心地走向明天,走向未来。“只追前一名”,是一种人生的跨越,不仅需要智慧,更需要胆识。

  目标与成功的故事篇2

  一个池塘里,鱼儿成群。哲者站在池塘边,一言不发,若有所思。一旁垂钓的老渔夫好奇地问他在想什么。

  哲者指着池中鱼,昂着头回答:“我在看哪条鱼肥点。”

  渔夫摸了摸自己的头,虚心地问,那鱼儿游来游去,眼花缭乱的,先生怎么能够看得清呢?

  “鱼动,而我心静。”哲者悠然道。渔夫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就专心钓自己的鱼了。

  半晌,见哲者仍站在那里,渔夫忍不住又问,先生光看不抓有用吗?

  哲者看了渔夫一眼,从鼻子里哼了一声,不紧不慢地说:“我在考虑怎么烹饪它了。”

  渔夫边从鱼钩上取鱼,边不解地问:“可鱼儿现在还在池塘里,先生却在考虑怎么吃它了,是不是早了点?”

  哲者傲慢地说:“这就是我和你的不同。所以,你只能做一辈子渔夫,而我却是一个人皆仰视的哲者。不管做什么事情,人总得考虑长远点,不能只看到眼前。”

  最后的结果是,那渔夫回家饮着小酒,品着鱼香,而哲者却依然两手空空,饥肠辘辘,但他在意念里早津津有味地品尝过鱼了。摸着瘪瘪的肚皮,已开始考虑明天打天上的鸟了,甚至琢磨着该怎样吃鸟了。

  我们常会看到那些夸夸其谈者趾高气扬,对那些脚踏实地的实干家不屑一顾,冷嘲热讽,但最终却一事无成。道理很简单:坐而论道,哪怕眼光再超前,目标再富丽堂皇,也只不过是瞎折腾,远不如身体力行来得管用!

目标与成功的故事篇3

  父亲带着三个儿子到草原上猎杀野兔。在到达目的地,一切准备得当,开始行动之前,父亲向三个儿子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看到了什么呢?” 老大回答道:“我看到了我们手里的猎枪、在草原上奔跑的野兔、还有一望无际的草原。”父亲摇摇头说:“不对。”

  老二的回答是:“我看到了爸爸、大哥、弟弟、猎枪、野兔,还有茫茫无际的草原。”父亲又摇摇头说:“不对。”

  而老三的回答只有一句话:“我只看到了野兔。”这时父亲才说:“你答对了。”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为行动指出正确的方向,才会在实现目标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事实上,漫无目标,或目标过多,都会阻碍我们前进,要实现自己的心中所想,如果不切实际,最终可能是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