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励志小故事

来源:美文范 时间:2024-05-15 12:02:26 责编:mwfan 人气:

感恩励志小故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一起来看看关于感恩的小故事吧。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感恩励志小故事,供大家参阅!

感恩励志小故事:为失去的感恩

  法国一个偏僻的小镇,据传有一个特别灵验的水泉,常会出现神奇,可以医治各种疾病。

  有一天,一个拄着拐杖、少了一条腿的退伍军人,一跛一跛走过镇上的马路。旁边的镇民带着同情的口吻说:“可怜的家伙,难道他要向上帝请求再有一条腿吗?”

  这一句话被退伍的军人听到了,他转过身对他们说:“我不是向上帝请求有一条新的腿,而是要请求他帮助我,教我没有一条腿后,也知道如何过日子。”

  小曼老师告诉你:学习为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纳失去的事实,不管人生的得与失,总是让自己的生命充满了亮丽与光彩,不再为过去掉泪,努力地活出自己的生命。

感恩励志小故事:感恩不必走千里

  那年冬天,山东乐陵市的何守义去辽北坞口镇采购山货。等他把货物收齐准备返回时,却忽然得了重感冒,病倒在旅店里。何守义一病就是半个月,身上的盘缠全都交了药费,住店吃饭的钱一下没了着落。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何守义一着急,想起一个人来。这个人叫林元生,好像就住在附近。他们是在一次旅途中相识的。何守义睡上铺,林元生睡下铺,两人聊得很投机,临别时互留了联系地址。想到这里,何守义掏出随身携带的记事本,在上面找到林元生留下的联系地址:西丰县坞口镇麻岭村。那时通讯还不发达,联系地址其实就是家庭住址,电话什么的都没有。

  何守义本打算借辆自行车去一趟麻岭村,但他感冒刚好,浑身酸软无力,于是决定给林元生拍个电报,把自己的困境告诉他。可是,何守义来到镇上的邮政所一问才知道,拍电报最少要几块钱,而他兜里只剩下几张角票,根本不够。何守义急得汗都下来了,问电报费能不能先欠着,等他借到钱再还上。营业员说这事得问所长,她做不了主。

  所长兼投递员老陈这会儿正在收拾信件,听说何守义是往本镇的麻岭村拍电报,不由得笑了:“这位同志,麻岭村据此只有20里地,属于本所辖区,拍电报没有必要。对了,我们所正在发行明信片,明信片方便快捷,当天就可以送达,你还是买张明信片吧。”何守义一听喜出望外,花5毛钱买了一张明信片,把自己陷入困境的情况写在背面,希望林元生能借给他200元钱,帮他度过难关。

  明信片发出去了,但能不能借到钱,何守义却心里没底。一方面,他和林元生只是在一个车厢里睡了一晚,没有太深的交情;另一方面,林元生留给他的联系地址是否真实,他不能确定。何守义这样想不是没有来由,因为,他留给林元生的地址就是假的。常在外面跑,什么人都有可能遇上,家庭住址怎么能随便说出去呢。

  何守义的担心是多余的。傍晚时分,陈所长就找到旅店来。他高兴地告诉何守义:“我把明信片交到林元生手里,他看了很着急,本想来看看你的,但他媳妇正生病,离不开身,就让我把钱给你捎来。”说着,陈所长从兜里掏出200元钱递给何守义。何守义把钱接在手里,心里无比惭愧。危难时刻,一面之交的林元生能够伸手相助,而他,给人家留的却是假地址。如果林元生也像他一样留假地址的话,那自己今天就惨了。

  何守义还清了旅店的住宿费,顺利地把山货运到家。回到家还没喘口气,何守义的干货店所在的老城区要拆迁,于是他又忙着选店铺、搬家……等安顿好重新开业,已临近春节了。年前是生意最火爆的时候,这一忙就又忙到了大年三十。过了年暂时没有生意可做,这时何守义才想起来,他回来两个多月了,竟然没有顾得上给林元生写封信,表达一下他的谢意。

  想到这里,何守义怀着愧疚之情,给林元生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感谢信,连同200元钱,一并汇寄到辽北坞口镇的麻岭村。做完这些,何守义心里稍稍有了几分慰藉。可没想到的是,他寄给林元生的信和200元钱被退回来了!

  后来,何守义转行做别的生意,也没有再去坞口镇采购山货,所以一直没有机会见到林元生,去还那200元钱。何守义是个有恩必报的人,这事成为压在他心头的一个包袱。其实200元钱是小事,关键是不能向林元生表达他的感激之情,他觉得过意不去。

  一晃十年过去了,何守义的生意逐渐有了起色。这年春天,沈阳有个订货会给何守义发来邀请函。其实,何守义有自己固定的供货商,但他还是决定去参加。何守义有自己的打算,到了沈阳距离坞口镇就不远了,他想去见一见林元生。十年了,这份人情债不能再欠下去。

  何守义和妻子商量,见到林元生时,就给他20xx元钱。妻子不解,问为什么多给十倍。何守义摇摇头:“没多给,十年前200元钱买的东西,现在20xx元也未必买得下来。”

  就在何守义将要动身去参加订货会时,他所在的商业区发生了一件事。一对在此开店的东北小夫妻遇到了困难,他们4岁的儿子被突然倒塌的货箱砸成重伤,巨额治疗费用愁坏了这对小夫妻,他们只得挨家挨户上门募捐,求人们伸出援助之手,救救他们的儿子。

  这天,这对小夫妻来到了何守义的店铺。何守义想了想对他们说:“咱们都在一个商业区做生意,你们有困难我理应帮助,但我现在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要办,等我办完这件事回来,再考虑为你们捐助吧。”接着,何守义把他那年被困坞口镇,后来受人资助的事说了。小夫妻很通情理,说山东人讲信义,有恩必报,值得称道。不过区区200元钱,不必放在心上。他们老家就在坞口镇,那里的人们纯朴善良,乐于助人,但帮过他人之后转身就忘,是不求回报的。何守义郑重地说:“不求回报只能说明人家胸怀宽广,但有恩必报是我做人的基本原则。十年了,这份人情债再不还的话,我就不配叫‘守义’这名字。”

  沈阳那个订货会一共是三天时间,何守义赶到时只剩下最后一天了。他本不想订什么货,便在各个展区随便转了转。忽然,他在人群中发现一个人影很面熟,仔细一看,正是他要寻找的林元生。何守义上前握住林元生的手,惊喜地说:“真没想到能在这里遇到你,我正想去找你呢。走,咱们去喝一杯。”

  何守义把林元生拉到一个小酒馆里,要了四个菜,一瓶白酒,两人对饮起来。几杯酒下肚,何守义又一次握住了林元生的手,动情地说:“老弟,咱们虽然只有一面之交,但你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那年我被困坞口镇,只给你发了一封薄薄的明信片,你就借给我200元钱,帮我度过了难关。十年了,我一直没有机会还上这份人情。今天,我终于能当面对你说一声谢谢了。”说完,何守义从兜里掏出20xx元钱,双手递给林元生。

  林元生愣住了,把钱推回去,不解地说:“你搞错了吧?我从来没有借给你200元钱,也压根儿没收到过你的明信片呀。”

  何守义肯定地说:“不会错。明信片是坞口镇邮政所的陈所长给你送去的,当时你媳妇正生病,离不开身,就让陈所长给我捎来200元钱。你怎么忘了呢?”

  林元生说:“你越说越不对了,我的家在开坪镇林家屯,不归坞口镇管辖。”

  何守义迷惑:“可是,我记得,那年你给我留的地址就是坞口镇麻岭村啊。”

  林元生脸一红,尴尬地说:“不好意思,那次我们虽然聊得很投机,但毕竟是初次见面,哪敢留真地址啊。我曾去坞口镇麻岭村收过山货,就随手给你写了这个假地址。”

  何守义苦笑了一下,心里说:彼此彼此啊。同时,他也猜到那200元钱的主人是谁了。看来,这个“活雷锋”就是坞口镇邮政所的陈所长!

  想到这里,何守义告别林元生,直奔西丰县坞口镇。可他来到坞口镇邮政所一问,陈所长早已退休了。何守义又打听着找到陈所长的家,但他家却铁将军把门,没人。何守义想,自己不远千里来一趟,一定得见到陈所长,把20xx元钱交给他,向他当面致谢。

  于是,何守义找了家旅馆住下,天天去陈所长家门前看一看。他的举动引起了对门一个老太太的主意,老太太把何守义当成了图谋不轨者,就报告了派出所。警察来后一了解情况,才知道是一场误会。老太太不好意思了,对何守义说,陈所长去儿子那里看孙子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有什么事她可以转告。何守义说:“我是来还人情债的,债可以转送,但人情无法转达,我还是下次再来吧。”

  就这样,何守义怀着失落之情回到了家乡。刚进家门,妻子就向他说起了为那对东北小夫妻捐款的事:“守义,你去沈阳的这几天,整个商业区的商户都捐了款,估计就剩下咱们一家了。你赶快把钱给人家送去,咱家可不能拖后腿啊。”何守义摸了摸兜里那20xx元钱,说:“我转了一圈儿也没把这钱送出去,今天就把它捐了吧。”

  那对东北小夫妻的儿子病情不轻,正在等待做手术。何守义赶到医院,对小夫妻说了一些安慰的话,刚要把钱交给他们,忽然发现旁边一位老人很面熟,好像在哪里见过。小夫妻介绍说,老人是他们的父亲,退休前在邮政系统工作。何守义心里一动,走到老人跟前,端详了一番说:“您就是坞口镇邮政所的陈所长吧?”

  老人点了点头,问何守义怎么认识他。何守义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紧握着陈所长的手一劲地摇。那对小夫妻被何守义的举动搞愣了,说:“何老板,你是怎么认识我爸的?”何守义这才说:“我对你们说的那件重要事情,要去感谢的那个恩人,就是你们的父亲!”

  何守义从兜里掏出20xx元钱,双手递给陈所长:“我不远千里去还债,没想到恩人就在我身边。其实,这钱我早该送过来的,没想到白白绕了一圈儿,耽误孩子治病了。”

  是啊,有时候,感恩不必走千里,只需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

感恩励志小故事:无处感恩

  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的事了。年轻的父亲,抱着幼小的姐姐,在上海街头踯躅。姐姐那时5岁,活泼好动。在家因无人照应,爬到一锅沸水里,等母亲发现时,她的双腿已被沸水严重烫伤。脱衣服时,顺带脱下一层皮来。乡下的医院简陋,这样的烫伤,根本无法医治。都说上海的大医院什么设备都先进,于是父亲变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带了姐姐,从苏北赶到上海。

  冬天的上海,虽还是满目的流光溢彩,但寒冷却是真切的。风,一阵阵袭着衣衫单薄的父亲。裹在大衣里的姐姐,因疼痛一路啼哭不止。父亲就一遍一遍哄她,乖,不哭,等找到医院后,爸爸给你买肉包吃。姐姐那时吃过的最好的东西,莫过于肉包了。那还是母亲带姐姐走城里亲戚,亲戚家用肉包子招待母亲,姐姐至此留下深刻的印象。父亲一说肉包子,她的眼睛立即亮了,哭声也小了下去。

  为了省钱,父亲舍不得坐车。他抱着姐姐,从轮船码头一路走到医院。等看到“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那醒目的大牌子时,父亲长长舒了一口气。医院旁边刚好有卖肉包子的,父亲想起对姐姐的承诺,高兴地对姐姐说,乖,现在,爸爸就给你买肉包吃。姐姐挂着泪花的脸上,绽开难得的笑容。然而等父亲掏钱时,才发现,口袋里竟连一分钱也没有了。那揣在贴近肌肤口袋里的二百多元钱,不知何时,已不翼而飞。父亲只觉得头“嗡”了一下,脑子顿时一片空白。

  是姐姐的哭声,唤醒了发呆的父亲。他抱着哭泣的姐姐,喃喃问,怎么办怎么办呢?在那吃饭还成问题的70年代,二百多元钱,对于乡下人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而且无钱,姐姐就住不了医院。父亲望望四周,满目陌生。他的心,冻成了寒夜里的冰坨坨。

  暮色降临。街头,璀璨的灯火亮起来。父亲抱着姐姐,茫然地走在大街上。万家灯火后,是暖暖的相守。而他,不知能往哪儿去。又饥又疼的姐姐,哭得嗓子都哑了。

  被情势所逼的父亲,实在无奈了,就抱着姐姐向过路人求救。他站在路边,望了一通南来北往的人,决定先找老年妇人求救。在他的感觉里,老妇人大抵都是面善心也善的,或许可以帮一帮他。他拉住一位路过的老妇人,嗫嚅着想开口,那老妇人警惕地一甩手,惊叫。你要干什么?乡巴佬!

  父亲又先后向不少人求救,大家要么冷漠地摇摇头,要么爱莫能助地叹口气。失望至极的父亲,抱着姐姐走进一个小胡同。胡同口,一家面店里,热气蒸腾。里面坐着三三两两的吃客,看样子,都是外地人。父亲站在门口望了一会儿,抵挡不过那份温暖,抱着姐姐进去了。他只想坐在里面暖和一会儿。

  父亲在一个跟他年纪相仿的男人对面坐下来。那个男人,正专注地喝着一碗面汤,面前摊着两个自带的馍。很显然,那人也来自乡下,父亲从他喝汤的姿势以及衣着上就可以判断出。他喝汤时,是埋着头呼呼呼地喝的,身上的衣服,打着补丁不说,因洗过多次,几乎分不清原有的颜色了。父亲坐下时,男人抬头看了父亲一眼,复又低头喝面汤。这时,父亲怀里的姐姐,突然用微弱的声音叫,爸爸,我饿。父亲抱若姐姐晃,一边哄,乖,忍一忍,爸马上给你买吃的啊。姐姐说,我要吃肉包子。父亲答,好。泪,再也忍不住,从他脸上滑下来。

  这一切,都被对面喝面汤的男人看在眼里。在一碗面汤喝完后,他问父亲,你孩子怎么了?父亲叹口气,把发生的事,从头说了一遍。当时的父亲,并不指望那个男人会帮他,他只是想倾诉。

  男人听完父亲的故事,走过来,看了看父亲怀里的姐姐,转身去给父亲买了一碗面。父亲不肯置信地看着他,他只是面无表情地说,吃吧,孩子怪可怜的,别饿坏了。说完这话,他就走了。

  一碗面,足以让父亲充满感激。父亲喂饱姐姐,自己也喝了一点面汤。他脑子里还在想着那个好人时,却看到那个男人回转来,带了两个热包子。男人径直走到他跟前,把热包子给了姐姐,而后掏出一些零碎的票子,放到桌上。男人对父亲说,这些钱,你暂时应应急吧,孩子的病耽搁不得。

  当时一激动,父亲竟忘了记下对方的姓名地址,只知道他姓刘,从安徽来的,也是带孩子来看病的。父亲问过他。那你孩子怎么办?他说,他孩子的病是慢性的,可以拖一拖的。

  那堆零碎的票子,一共52元。父亲凭着这些钱,给姐姐办了住院手续。等他把姐姐安置下来,才想起,得找恩人要姓名地址,日后好把钱还给^家。他找遍医院的角角落落,也没找到那个男人。

  姐姐因住院及时,创伤部分得到了很好的医治,没有落下残疾。父亲带着康复的姐姐。从上海返回前。又在医院里找了一通恩人,还是没找到。父亲后来想了一个办法,在一张白纸上写下一通表白,贴在医院门口。大意是:好心的安徽刘大哥,我的女儿在你的帮助下,已康复了。由于我忘了问你的姓名地址,没办法回报你的恩情。请你看到我的留言后,写信与我联系。我会把借你的钱还你。底下是父亲的通信地址。

  头些年。父亲还存了奢望,一有空就往村部跑,看看有没有来自安徽的信。后来,也就渐渐失望了。他常常凝望着远方,喃喃自语,不知那个好人现在怎样了。

  而在母亲装银坠的一个小木盒里,有父亲当年放进去的52元钱,这么多年过去了,父亲一直没有动它。他今生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再次遇到那个男人,当面变还52元钱,然后深情地对恩人说一声,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