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和伟人的哲理励志故事

来源:美文范 时间:2024-05-15 12:00:47 责编:mwfan 人气:

名人和伟人的哲理励志故事

  有很多关于名人和伟人的哲理励志故事都是很有教育意义的,都很值得一看,那么名人和伟人的哲理励志故事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和伟人的哲理励志故事:画家倪瓒的洁癖人生

  人爱干净不是问题,就怕爱干净到了要命的程度。要谁的命?元代大画家倪瓒就爱干净得差,最要了自己的命!

  有人这么数落那些爱干净的人:“这干净还能怎么干净,总不能天天给桌子洗澡吧?”元代就有一位画家先生,虽没天天给桌子椅子洗澡,却天天给院里的一棵树洗澡。不知这树是受宠若惊了还是咋的,后来竟“自杀”了,很青春的身体迅速干枯,最后成了一株不长叶子的标本。

  还有书房里的物件,画家要求两个僮仆不停地打扫尘土,就差没让人将画笔拿来一根根清洗笔毫了。

  有一个朋友来串门,可能酒喝得有点高了,晚上就在倪瓒家住下了。这下,画家寝食难安,半夜光着脚丫子下床。到客人住的房子窗下偷听,听到朋友咳了几声,画家只觉得心里翻江倒海,差点没吐了。早上朋友去茅房,画家赶紧让僮仆去屋里找痰渍,竟然没有找到。憧仆怕换打,随手捡了一片枯叶,说上面有痰渍。再看画家先生,捂着鼻子闭着眼,让僮仆把那片无辜的叶子一直扔到了三里以外。

  这还好,还有更另类的。有一次他去别人家,晚了就住下了,那家的一个女婿听说名人来了,就欢天喜地地来拜见,没想到只说了几句话,画家就恼了,右手举起来,就给人一个大耳刮子。那声音显然没有音乐好听,但还是把朋友引了过来,奇怪他为什么打自己女婿。画家去仔细洗了遍手,才慢条斯理地说:“脸不干净,说出的话也不干净,打他脏了我的手!”

  接下来画家有一次被抓进了大牢,见狱卒给他送饭,就要求狱卒把装饭的案子高举过眉眼。狱卒就笑了,说你想干吗,还让我举案齐眉?其实画家是怕狱卒的唾沫掉到饭碗里。狱卒不知怎么知道了,当然火大,要把画家用铁链子拴到厕所旁边去吃饭。幸得众人说情,画家才躲过此劫。不然,就他那干净劲,非被恶心死不可。

  又过了N天,画家的母亲病了,他就请葛仙翁来诊治。当时正下着雨,葛仙翁心说机会来了。别人服了你,我可不服。我就不信改不了你这爱干净的穷毛病!当时画家养着一匹白马,也是天天洗澡,就差没打摩丝了。葛仙翁非要让画家用白马接他去。你想啊,那么白的马,在泥水里走一趟,明天还不得用十大缸水洗啊?洗就洗吧,反正僮仆是花钱雇来的。但到了倪家,老头子又要求先登清秘阁再给老太太看病。这清秘阁可是从不让人随便上去的,但今天情况不同,还是母亲的病要紧,没办法,画家只得同意。老头背着手,昂首挺胸登上了清秘阁,把古玩书籍扔得遍地都是,边翻边往地板上吐痰。老头想。这个屋子你总不能不上采了吧?我让你再穷干净!

  老头这次还真看走眼了。倪瓒当时啥也没说,待他驾鹤西游,外人才知道。那座他一直珍爱的清秘阁,从葛仙翁登上去那一刻起,就在画家心里永远地死去了。一直到死,画家都把清秘阁当成了海市蜃楼,偶尔远远地看上一眼,但从此再没有踏进过半步。

名人和伟人的哲理励志故事:“扎”下去的成功

  他是湖南邵阳人,中学阶段,除了能写几篇勉强像样的作文,其他科目的成绩糟糕得让人侧目,高二的时候,物理和化学成绩还频频亮起了红灯。

  在老师和同学的眼里,像他这样的“三流学生”是考不上大学的。

  拿到高中毕业证的那一刻。年轻的老师拍了拍他的肩膀。“小伙子,能拿到毕业证。很不错!”虽然肯定中带有几分嘲笑的意味,但他并没有为此而灰心。因为这毕竟是三年以来老师对他的第一次肯定,他反而有几分高兴。回家后的他,对着镜子微微一笑,突然冒出一个当戏剧作家的念头:因为那时农村里经常有戏曲节目表演。兴趣浓厚的他是每场必到,不到最后一刻不会走人。

  当时他很想把这个想法告诉别人,但怀疑自己有点痴人说梦话。又怕别人嘲笑,最后,他只告诉了信赖的大姐。

  姐姐说。如果这是你的梦想,你就有出息了!因为一个人只要有梦,能够沉下心来,“扎”到你所喜欢的领域,就会成功!

  姐姐还跟他说:“要想当好一名作家,就得开阔自己的眼界,有机会的话,还得到大学里去深造。”

  仔细考虑以后,他带着大姐的期望。拿着那张毕业证漂泊到了北京。

  让他很惊讶的是。通过三年的努力。1993年他竟然考上了当初连想都不敢想的中戏的戏文班。大学四年,他像个拼命三郎,发了疯似的看书,阅读了各种戏剧方面的理论书籍,这大大扩展了自己的视野。

  更可贵的是,他特别喜欢阅读文学书籍,图书馆没有的书,他就到外面的书店租。为了省去昂贵的租金,他是一边看一边抄,第一次他就把整个《西厢记》抄完了,连金圣叹的评论也一字不落地抄下来,令老师大为吃惊。从那以后,他就养成了这个抄书的习惯,这大大提高了他的语言能力和文学素养。

  1997年毕业,他走进了北京某军区战友文工团,这时他的梦想越来越明朗,他想成为一名军旅剧作家。

  刚来到部队,他创作的热情特别高,满脑子的写作技巧和写作激情。他积极请战,利用自己宣传干事的身份优势,自拟主题,在报纸堆中查阅资料、挖故事、找灵感,很快他就在部队的报纸上发表了几篇小小的豆腐块。后来,他开始写长篇小说,细心的他给几个朋友看,朋友看后对他的大作并不是很满意,并且非常直白地说:“你塑造的这些军人完全是商场里的模特穿军装——假人一个。”想想自己折腾两年,没有一部像样的作品,此时的他感到非常颓丧。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头一次不开心的他不忘给大姐写信求救,善解人意的大姐回了一封长达10页的信,信的内容除了有对他的真挚鼓励,更多的是强调写作不能和实践相脱离,尤其是写军旅作品,光有理论和材料不行,你要到基层去体验,去感受他们的生活,才能写出感人的作品。

  看完信以后,他似有所悟,瞬间一个好主意在他脑海里诞生了。

  20xx年春天,他强烈要求到基层部队当兵带职,为了不让连队干部和战士知道他的真实身份,他换了一身旧的迷彩服,以一名士官的身份去京郊某装甲团,开始了他真正的士兵“间谍”生涯。

  三个月军训期间,他和士兵们成了好朋友,他们一起训练,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他和同年兵们成了好朋友。他们有自己的小秘密,他们联合起来搞恶作剧对付“惩罚”他们的老兵,他们偷偷地去“喝酒”。他们之间口无遮拦。

  每当夜深人静时,他就拿着那本黑色的笔记本兴奋地跑到卫生间记下这些有趣且重要的素材,有时一记就是两小时。有一次他在卫生间睡着了,幸亏第二天起得早,才没有被战友现场抓住。

  短短的半年时间就这样结束了,在最后走的时候,他为自己的“间谍”身份感到内疚,于是就自掏腰包请班里的几个士兵和连队干部吃了顿饭,请求他们的原谅。

  当他拿出那厚厚的,记载着部队生活的点点滴滴的10本笔记本时。这些可爱的士兵们被他的认真感动了,他们都流下了眼泪。他们不仅原谅了他的“卧底”行为,还给了他许多创作上的鼓励。

  有了这样的切身体验之后,士兵的形象在他心里越来越清晰,他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越来越丰满,他塑造出了许多充满神韵的军人形象。其中最为我们熟悉的一个主人公就是许三多。

  而他就是以一部《士兵突击》红遍大江南北,现在又以一部《我的团长我的团》掀起收视大战的著名编剧家——兰晓龙。

  当初毫不起眼的兰晓龙成功了,他的成功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人,只要认准一个目标。扎下心去做你喜欢的事,你就会赢得精彩和成功!

名人和伟人的哲理励志故事:一个摇滚歌手的力量

  奠定崔健“中国摇滚第一人”地位的,当然是那首著名的《一无所有》。

  1986年5月9日北京工人体育场的那个夜晚,当崔健背着吉他,两只裤管挽得一高一低走上纪念“国际和平年”百名歌星演唱会舞台的时候,他还只是夹杂在珠光宝气的歌星中非常普通的一员。但一曲《一无所有》歌罢,他却引爆了整个会场。

  实际上,当时25岁的崔健,引爆的岂止是一场演出,更引爆了中国摇滚乐的英雄时代。

  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北京就开始出现了零零散散的本土乐队。1984年,身为北京交响乐团小号演奏员的崔健也自组了“七合板”乐队,迷上了由西方传入的甲壳虫、滚石等乐队的音乐,开始热衷于摇滚乐创作。他创作的第一首摇滚歌曲,就是后来广为传唱的《不是我不明白》。

  但是,1985年,当崔健带着这首歌参加北京流行歌曲比赛时,在第一轮就给刷了下来。

  像所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样,崔健必然经历了他作为“第一”的所有坎坷。

  当年,在百名歌星演唱会上崔健谢幕之后,在座的国家体委领导生气地说:“你看看,牛鬼蛇神都上台了。”说完便拂袖而去。

  一位地方音协主席更慷慨激昂地评价道:“什么‘一无所有’,这不是对我们社会主义祖国的诬蔑吗?难道我们现在是一无所有吗?”

  在工体被观众大喝其彩几天之后,崔健来到北京大学演出却遭冷遇:《一无所有》只赢得几下稀稀拉拉的掌声。崔健的不同寻常的装扮和嗓音,并没有取得大学生的认同感。

  还有更大的挫折在等着他。1987年,崔健所在的北京交响乐团要求他“限期离职”,他被开除了。

  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崔健一头扎进了创作,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喷涌而出,《新长征路上的摇滚》《从头再来》《假行僧》《出走》《花房姑娘》等第一代摇滚乐迷心中的经典相继问世。崔健的知名度节节攀升。

  1988年,崔健再次来到北大演唱,受到夹道欢迎,数千名学生随他进行了几小时如痴如狂的互动,痛快淋漓之后。崔健被学生们抬着抛上了天空。

  1989年2月,崔健录制了第一张专辑——《新长征路上的摇滚》。即使每盒被炒到8。5元的高价,17万盒也很快脱销,全中国很多老百姓都听说了崔健的名字,多少知道了点摇滚。

  崔健走到哪里,哪里都会掀起一阵狂热。那些诗意盎然的歌词,配着轰隆隆的强烈节奏,从这个城市唱响到那个城市,成为一代人难忘的经典。戴红五星帽穿草绿军装的崔健成了众多年轻人的精神所向。

  一个摇滚歌手何以有如此巨大的力量?

  “个性解放”是20世纪80年代最响亮的名词,当清一色的灰和绿成为过去时,人们开始注重自我,审视自我,并渴望抒发自我的情感,但却苦于听不到身边发自内心的真实的声音。市面上90%的内地歌手都在翻唱着邓丽君等港台明星的歌曲。

  而崔健毫不修饰的自我呐喊突然出现,他淋漓尽致地把“我”的情绪一股脑儿地宣泄出来,于是,所有人的目光都被引聚到了崔健的一张嘴上,“他唱的就是我的感觉”——崔健为困惑中的人们撕开了抒情自我的突破口。

  正如有评论者所言:崔健此时的力量,已经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力量,而是整个社会如雪崩般动荡赐予他的力量,是万马奔腾、千流竞汇的文化冲击共同汇集的力量。

  因此,崔健的价值,绝非一般流行歌手和一般大众文化产品可比。崔健后来被称为“中国摇滚教父”,并不全是指他是最早公开露面的摇滚歌手,更在于他在被束缚多年的国人渴望释放个性和生命能量的黎明时分,无意问扮演了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领袖角色,那份沉甸甸的历史重量后无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