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铸就成功的励志故事

来源:美文范 时间:2024-05-15 11:50:41 责编:mwfan 人气:

梦想铸就成功的励志故事

  梦想是助人成功的基石;梦想是催人奋进的动力;梦想是勇往直前的源泉。以下是第一范文网小编分享的梦想铸就成功的励志故事,一起来和小编看看吧。

梦想铸就成功的励志故事篇1

  在美国加州,一个叫做罗伯特·舒尔的孩子在日记本上写下这样一段话:“我要建造一座伊甸园。”

  1868年,舒尔成为了一名博士,他把自己心中的伊甸园画了下来:那是一座水晶的大教堂。但建造这座教堂至少要花费七百万美元。

  但是,他仍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连日来奔波于大街小巷,反复在各地做着不同的讲座。

  第六十天,第六十五天,第九十天……无数人被他的执着所感动,纷纷捐款。9月,历时十二年,这座人间的伊甸园建成。

  从此,游人络绎不绝,舒尔一举成名,这也成为他一生的荣耀。

  这就是一个梦想的奇迹。

  七百万美元对于20世纪10、20xx年代的人来说是多么巨大的数字,想凑齐这么多的钱,可以说是不可能的,然而舒尔却用自己的执着创造了一个奇迹。只因为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用自己的能力“建造一座伊甸园”。

  梦想是一盏明灯,照亮了众人的生命;梦想是一个路牌,在迷路时为你指明方向;梦想是一方罗盘,导引人生的目标情。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明确的目标。”

  的确,目标是你追求的梦想,荣耀走在梦想之后,有了梦想,才能在这个道路上不断反省自我,看清自己,找到一种淡定的起点;失去了梦想,你就会失去了方向,失去了荣耀。

梦想铸就成功的励志故事篇2

  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也不够买一套像样的西装。但是,他仍心无旁骛地坚守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菜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排列好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定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已经淡忘了他。在第二轮的拜访中,拒绝他的仍是500家。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的相同。这位年轻人,有了1500次全部遭到拒绝的教训,他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重新撰写了剧本,然后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

  “你怎么又来了?”

  “这次不一样,我带来了一个新剧本。”有人翻了翻,又立即还给了他。还有人不仅不看还连人带本,都给轰出去。

  到1600次的时候,终于有人愿意出钱买他的剧本了。这时,他身上只剩40美元现金了,非常需要钱。可当听到电影公司不同意他做主演时,他勇敢地拒绝了对方。

  直到1886次的时候,一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留下了剧本。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被请去详细商谈。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已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叫西尔维斯特·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动作片巨星都榜上有名。

  你有勇气迎接1885次拒绝吗?你经历过1885次拒绝吗?如果没有,就不要说好运为何不在自己身上降临?拥有一颗持之以恒的心,你的梦想才可能是金子。不然,便永远是空中楼阁。

  现实远不如想象的那么好,生活真的很残酷。在遭到命运之神多次拒绝后,只有不断地跑下去,疯狂地跑下去,上帝才会亲吻你勤勉的心。拿破仑说过一句耐人寻味的话,“当财富和荣誉来到时,他们来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多,让人不禁怀疑:过去那些年来,他们都躲到哪里去了呢?”

梦想铸就成功的励志故事篇3

  国著名科学家焦耳从小就很喜爱物理学,他常常自己动手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

  有一年放假,焦耳和哥哥一起到郊外旅游。聪明好学的焦耳就是在玩耍的时候,也没有忘记做他的物理实验。

  他找了一匹瘸腿的马,由他哥哥牵着,自己悄悄躲在后面,用伏达电池将电流通到马身上,想试 一试动物在受到电流刺激后的反应。结果,他想看到的反应出现了,马收到电击后狂跳起来,差一点把哥哥踢伤。

  尽管已经出现了危险,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爱做实验的小焦耳的情绪。他和咯咯又划着船来到群山环绕的湖上,焦耳想在这里试一试回声有多大。他们在火枪里塞满了火药,然后扣动扳机。谁知“砰”的一声,从枪口里喷出一条长长的火苗,烧光了焦耳的眉毛,还险些把哥哥吓得掉进湖里。

  这时,天空浓云密布,电闪雷鸣,刚想上岸躲雨的焦耳发现,每次闪电过后好一会儿才能听见轰隆的雷声,这是怎么回事?

  焦耳顾不得躲雨,拉着哥哥爬上一个山头,用怀表认真记录下去每次闪电到雷鸣之间相隔的时间。

  开学后焦耳几乎是迫不及待地把自己做的实验都告诉了老师,并向老师请教。